2010年5月3日 星期一

無名小子的回憶錄-憶國樂往事-20

海山國中與景文高中國樂團
學生要畢業了,何去何從?
作者:翁自得(創作完成日:2008年07月21日)
回無名小子回憶錄-憶國樂往事-目錄

第一代

  以學生畢業年來排序,第一代(1975年-1978年)上個別指導課的學生中,計有陳文霞、黃淑宜、林金瑛及陳孟亮等四人,除了陳孟亮以南胡考上國立藝專國樂科,畢業後,從事地方戲曲音樂工作,後來,並取得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的碩士學位外,其他三人已不知去向了。

第二代

  第二代(1976年-1979年)有賴秀綢、陳碧琪、林麗環、李慧明及余祐誠等五人,陳碧琪以大提琴考上國立藝專國樂科,畢業後,考上台北市立交響樂團。林麗環及李慧明等二人已不知去向,余祐誠則一直從事非國樂的工作。

  1977年10月。國樂團曾為家長會長的父親喪禮奏哀樂,為了讓學生在賽後的練習能持續,而且,第三代上個別指導課的學生人數多,實力又強,我透過學校向家長會長請求贊助,於1979年6月3日,在台北市延平南路實踐堂,舉行畢業演奏會(註:這是第一次正式的音樂會,但節目單上印「第2次」國樂演奏會,原因已沒印象了)。

  賴秀綢畢業前,其父親曾來徵詢我的意見,我建議她選讀華崗藝校,主要的理由是,可以早一點取得大學的學位。

  國立藝專國樂科只是國中畢業後考的五專,而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國樂系是高中畢業後考的大學,雖然文化大學曾提供五專學生插班考試的機會,但不是每年都有名額,因此,國立藝專畢業後,學歷可能永遠都是五專畢業。

  而華崗藝校是文化大學的附屬中學,畢業成績優良者,可以免試保送文化大學就讀。

  賴秀綢原本是升學班的學生,學科基礎不錯,她的琵琶水準,應該也不會輸給當時文化大學主修琵琶的學生,若選讀華崗藝校,三年後,保送文化大學,應該沒問題。

  1986年,賴秀綢文化大學畢業後,曾短暫擔任高雄市國樂團專業化後的團員,現任台灣國家國樂團團員。

第三代

  第三代(1977年-1980年)有溫金龍、陳乃國、曹秀如、蕭英毅、吳興松、黃素娥、韓竹梅、吳金城、黃偉楓及廖錦麟等10人,他們使用的樂器,吹、拉、彈及低音都有,也是實力最強的一代,除了溫金龍外,其他的學生水準相差不大。

  1980年初,突然覺得賴秀綢、黃淑宜、陳孟亮及陳碧琪等學生畢業後,很少回到海山,無法讓其學弟妹多了解國立藝專與華崗藝校的實況,日後,可能會逐漸失聯。尤其是,黃淑宜的南胡潛力非常大,又沒讀國立藝專或華崗藝校,將來很可能就完全放棄國樂了。

  因此,原訂計畫在暑假期間,馬上集合校友及在校水準較高的學生,成立國樂團,讓他們有機會聚在一起練習。

  但是,4月5日,發生台灣區音樂比賽史上最大的抗議事件後,我就辭掉了國樂團的指導教師職務,國樂團停練後,連上個別指導課的學生,也因為受到抗議事件的影響,練習較不專心,我決定提前成立國樂團,並再安排正式音樂會及儘量接演出的機會。

  1980年6月8日,在台北市延平南路實踐堂,舉行「畢業聯合獨奏會」,同月13日,在同一場地,舉行「溫金龍胡琴獨奏會」。

  這兩場音樂會的經費,主要是來自我向新麗聲、先進及中華等三家樂器公司的募款,溫金龍胡琴獨奏會另有客屬總會溫送珍的私人贊助,家長會長並未贊助,但學校要求家長會長要掛名,我曾與學校爭執過,後來,考慮到音樂會仍需要在校生協奏及伴奏,只好妥協了。

  音樂會結束了,我一直希望能曲終人不散,設法要讓國樂團能繼續練習。

  這期間,我曾草擬台北縣國樂團的成立計畫,去中和找時任重量級台北縣議員的童永雄,希望透過他爭取經費,但他無動於衷。

  學生畢業後,曹秀如以南胡考進國立藝專國樂科,藝專畢業後,很順利再插班考上文化大學國樂系,曾任台灣國家國樂團團員與華航空服員,現為華航地勤員工。吳興松則以大提琴考進國立藝專國樂科,畢業後,也考上台灣國家國樂團,後來移民加拿大。韓竹梅與黃偉楓兩人則不知去向。

  溫金龍、蕭英毅、黃素娥、吳金城及廖錦麟等五人,學科成績太差,與公立高中絕緣,私立高中學雜費太高,又讀不起,要何去何從?

  剛好,教育部核定的音樂資賦優異學生保送大專院校音樂系組辦法,自1980年開始實施,凡公私立高中應屆畢業生,曾獲得台灣區音樂決賽少年組獨奏決賽前三名者,即可獲得保送資格。

  因此,我決定設法找一所距離較近海山國中的私立高中,可以讓他們全免學雜費就讀,以利他們三年後,能保送大學。

  一般人要想面見私立高中校長,若沒任何關係,通常是先見校長秘書,而我時任「無冕王」,是私立學校最想要拉關係的人之一,不過,當年距海山國中最近的私立高中是光仁中學,但因為該校有音樂班且是出名的貴族學校,我並沒有考慮。

  後來,我選擇土城的中華中學,校長聽完我的來意,當場就同意讓他們五位全免學雜費就讀。

  1980年一月,因為海山國中教務主任林清吉的推薦,我專任景文高中的「黑牌」訓育組長,學校決定成立國樂團後,我向學校爭取到讓溫金龍等五名學生全免學雜費就讀。

  因為中華中學短期內,沒有經費可以成立國樂團,我就去請求中華中學的校長,讓溫金龍等五名學生轉學到景文,校長很無奈地同意。

  非常遺憾的是,這五名學生後來無一上大學,溫金龍與吳金城不知何故去考國立藝專,其他三人的學歷都只有景文高中畢業,其中,廖錦麟一直從事國樂演奏及教學工作,現任國立國光劇團專任笛師。反而是沒有馬上跟我去中華中學及景文高中的陳乃國,後來考上了文化大學國樂系。

  陳乃國不知何故,海山國中畢業後,就棄我而去,在外工作,他工作期間,從沒再連絡。

  1981年4月20日下午,當年的台灣區音樂比賽少年組琵琶獨奏決賽,在台北市開封街的福星國小(註:台北市立國樂團創團的團址)舉行,八位參賽者中,有我的學生盧梅端、林秋岑、陳惠玲及游惠菱等四人,另外還有鄭聞欣、秦禎及蔡宜慎等三名光仁或南門音樂班的學生。

  賽後,當我要走下樓梯時,突然看到有一個人坐在樓梯台階上,口中叼根菸,腳上穿著拖鞋,全身剌剌塌塌,好像剛從建築工地工作回來的工人一樣。

  當時以為是比賽會場附近建築工地的工人,仔細一看,差點衝口而出「那不是陳乃國嗎?」,他也看到我了,但表現出一付不想理我的跩樣,我只好茫然不解地離開了。

  在回家的路上,一直覺得很無奈與感慨,腦海裏持續浮現的影像是,剛才在舞台上參賽的學生與陳乃國強烈的對比。

  參賽學生的長相與外表,應該不如陳乃國,但是,當她們在舞臺上演奏時,所呈現出的氣質,像是大家閨秀,而陳乃國卻是完全相反,他離開國樂後,變化為何會如此大?

  後來,聽到學生說,他來讀景文高中夜間部,我總覺得他離不開國樂,就鼓勵他改讀日間部。

  沒想到,有一次,他還在董事長室內,當著我及董事長面,大聲罵我「翁老師利用學生賺錢....」,後來,他承認錯誤,跟我道歉。

  記得當時大學音樂資賦優異的保送考試,比大學聯招先考,1984年他景文畢業時,沒考上。

  這時,他的年紀面臨兵役問題,畢業後,馬上要去當兵,若讓他先去當兵,以他的個性,不僅可能無法考上大學,還可能從此與國樂絕緣,我建議他留級一年,每天來學校自修,明年再考。

  1985年他考上文化大學國樂系,也是景文高中創校以來的應屆畢業生中,第一位考上大學的學生,現任台灣國家國樂團團員。

第四代

  第四代(1978年-1981年)有盧梅端、楊素卿、梁正輝、吳和霖、溫麗玲、沈國正及蔡進豐等8人,除了溫麗玲是升學班外,其他學生畢業後,都就讀景文高中,但景文畢業後,除了盧梅端外,無一人專職國樂工作且都未考上大學,盧梅端後來考上高雄市國樂團,並於2007年取得台南藝術大學的學士學位。

第五代

  第五代(1979年-1982年)有林秋岑、陳惠玲、游惠菱、周昭洪、張信弘、陳鈞、賴建龍、謝慶祥及黃鴻斌等8人,周昭洪、張信弘及謝慶祥等三人不知去向,其他學生也都就讀景文高中,但只有林秋岑在景文畢業後二年,才考上文化大學國樂系,目前,專職琵琶演奏與教學工作。

第六代

  第六代(1980年-1983年)有楊萬得及萬靜淑等2人,因為,1980年發生台灣區音樂比賽史上最大的抗議事件,我辭掉海山國中國樂團指導老師後,無法再主動建議學生上個別指導課,而且,我的生活重心都放在景文高中,學生人數驟減。他們兩人海山畢業後,都就讀景文高中,景文畢業後,萬靜淑考上國立藝專國樂科夜間部,藝專畢業後,考上高雄市國樂團團員,目前從事音樂教學工作;楊萬得則一直專職從事吹管類樂器的演奏與教學工作。

第七代

  第七代(1981年-1984年)有王銘裕、韋慶生及陳慧卿等3人,韋慶生及陳慧卿等兩人已不知去向,王銘裕就讀景文高中,畢業後,考上文化大學國樂系,是我學生中第一位取得碩士的學位,現任台北市立國樂團團員。

第八代

  第八代(1982年-1985年)只剩下顧寶文一人,他進入海山國中就讀前,我已專任景文高中訓育組長,每天晚上都留校指導國樂團,已決定不再新收海山國中個別指導課的學生,因他父親是國立藝專影劇科的教授,當年就熟識,才決定再教的最後一位。

  他海山國中畢業,我已決定辭掉景文高中的教職,沒建議他去讀景文,後來,他考上國立藝專國樂科,再取得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碩士學位,2006年並取得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音樂藝術博士的學位,目前是國立台南藝術學院中國音樂學系專任助理教授,以及高雄市國樂團駐團指揮。

海山國中國樂團上個別指導課的學生表(依學生畢業年度來排序)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姓名 畢業年度
第一代 陳文霞、黃淑宜、林金瑛及
陳孟亮等四人
1978年畢業
第二代 賴秀綢、陳碧琪、林麗環、李慧明及余祐誠等五人 1979年畢業
第三代 溫金龍陳乃國、曹秀如、蕭英毅、吳興松、黃素娥、韓竹梅、吳金城、黃偉楓及廖錦麟等10人 1980年畢業
第四代 溫麗玲、盧梅端、楊素卿、梁正輝、吳和霖、沈國正及蔡進豐等8人 1981年畢業
第五代 林秋岑、陳惠玲、游惠菱、周昭洪、張信弘、陳鈞、賴建龍、謝慶祥及黃鴻斌等8人 1982年畢業
第六代 楊萬得、萬靜淑等2人 1983年畢業
第七代 王銘裕、韋慶生及陳慧卿等3人 1984年畢業
第八代 顧寶文及徐大偉等>2人
1985年畢業

回無名小子回憶錄-憶國樂往事-目錄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