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樂界的人與事
重返感性的簫聲樂界
回無名小子回憶錄-憶國樂往事-目錄
1965年,在當年的高雄市苓雅區天華夜市(現為四維四路與成功路交叉警察局前)首次聽到賣簫人的現場簫聲,甚為感動。存夠零用錢,以新台幣15買了一支最便宜的竹簫,當時不知道指法,請教賣簫人,賣簫人回說「你又沒繳學費」,當年,家族認為學音樂是奢侈,我那來的錢繳學費,「你又沒繳學費」這句話,激發了我後來以低學費甚至「倒貼」教學生的志業。
賣簫人要賣簫,就必須現場表演,來吸引愛簫人,我心想,你不教,我光明正大地「偷」學總可以吧,每天晚上我就看著他吹,邊看邊學指法,開始了我的簫聲生涯。
就讀高雄中學後,參加國樂社,1968年,當年國樂器獨奏比賽,只限成人組,而且,不分樂器種類,必須演奏兩種國樂器,我虛報年齡參加,以簫及箏獲得決賽第三名(第一名是王正平),1970年獲得決賽第二名(第一名是許輪乾),當年的評審孫培章是中廣國樂團指揮,1969年邀我參加中廣國樂團,從此進入了國樂界。
1972年01月27日,首次創作簫獨奏、揚琴伴奏曲「徬徨」
並於同年03月28日在文藝協會首演,同年,另創作簫協奏曲「秋心」,並於同年11月10日在中廣國樂團37週年音樂會首演(曲名被改為「黎明」)。1973年創作完成「紫金山上」,嘗試用中西樂團伴奏,在李鎮東推薦下,於陳秋盛指揮藝專音樂科管絃樂團極為草率地從頭試練一次後,未曾演出。最後創作簫獨奏、琵琶伴奏曲「文天祥」(年代待查),該曲主要特色在表現單支簫吹和聲與對位及半音階快板,但在中廣國樂團首演(由當年學生林秋岑琵琶伴奏)時,發高燒約40度,臨時取消和聲與對位及半音階快板的部分。
約1976年,因買不起好一點錄音機,無法研析自己簫聲的問題,看到友人音響公司一部錄音座新台幣4200元,適台視五燈獎節目舉行簫獨奏比賽,心想一度五關獎金5000元,扣稅後就可以買錄音座,就報名參加,第一關以自己改編的「小河淌水」獲得五燈獎樂器比賽項目首度五個燈,第三關時更首度爆發五燈獎評審爭執事件。
當時,我的簫已改良為九孔,不需按半孔,可吹高八度12個半音都有且大多在裝飾音的「舒伯特小夜曲」(註:1971年練習時,以最差的錄音機錄下。 http://wtt.tw/introd/mp3/Schubert_serenade.mp3),就以該曲參加比賽,並請鋼琴家孫曉鐘(其女兒是知名大提琴家)鋼琴伴奏,在排練時,有一位評審認為以傳統樂器演奏西洋曲子,不倫不類,不能給分,另一位評審蕭滬音(音樂家李中和教授的太太)則認為這是創新,應該給五個燈滿分,兩人各自堅持,甚至以退出評審要脅,由於當時是現場節目,製作單位擔心開天窗,經過多次協調,才讓我以四個燈過關。
約1977年,一位知名的日本尺八職業演奏家,與其經紀人應邀來台演出,向台視「跳躍音符」節目提出要求,希望能找一位台灣的吹簫人一起觀摩演出,台視找上我,我問是否要先協商演奏那一首曲子,他回說不用,曲子由我決定,我再問何時將樂譜送給他,他竟然回說,他現場即時視譜演出即可,當時,我心想「怎如此高傲,非整你不可,不相信你五孔尺八能吹12個半音」,就決定用「舒伯特小夜曲」。
到了台視攝影棚,當我把譜子交給他的經紀人時,心想「看你怎麼吹」,當場,我看到他試著吹,並與經紀人一直在討論,過約20分鐘,台視音樂指導楊元豐過來跟我說「他說他不能吹,怎麼辦?」,我回說「協商曲子,他說不用,要先給他譜子,他也說不用,我能怎麼辦?」,攝影棚工作人員等著錄影,導播龐宜安大聲叫「再不錄就要開天窗了」,在楊元豐多次拜託我設法解決後,我才想出「他能吹的樂句由他吹,其它由我吹」方式。
這起事件,讓我真正體晤到「人外有人,天外有天」的道理,人絕對不能驕傲。
約1975年至1978年間,曾聽到一位史姓音樂家演講,演講主題是採擷原住民音樂,但他一開口就大罵國樂說「今天的國樂器都是外來的,應該把它放進博物館,不能拿出來丟人現眼」,我當場調頭就走,為了他這段話,我整整花了兩個月時間,每天泡在當時臺北市南海路國立中央圖書館找善本書(古代手抄本)資料,寫了一篇「簫笛之源考」
他的罵,也激發了我全力改良簫缺點的決心,並儘量以簫演奏西洋有半音階的曲子,也因此,後來我教溫金龍二胡時,都儘量使用各類西洋樂曲(印象中最後一首是「流浪者之歌」)。
由於,竹簫無法規格化,高八度音的指法因竹材而異,我曾以塑膠水管製作簫,雖然塑膠簫音準且音量大,但音色不好,後來,改用可伸縮木製簫( http://wtt.tw/introd/images/wtt_xiao.html)( http://wtt.tw/introd/images/wtt_patent.jpg),但因金屬伸縮套管精密度不高而失敗,而且,九孔簫仍缺兩個半音,必須要外加一個按鍵,12個半音才齊全,但當年找不到有人能製作,總覺得12個半音不全,樂器的生命力受限,當年又無法專以國樂為生,遑論只是簫,遂退出感性的簫聲樂界。
2005年9月,當年的學生溫金龍突然邀我與其學生三代同台演出,雖然這次演出,讓我暫時重拾感性的回憶,但12個半音不全的問題無法解決,重返的意願仍低。
2007年12月,收到向北京訂製的加一按鍵、可伸縮的烏木簫,經大幅整修及短期適應指法後,雖覺得仍不完美,但已接近我的理想,決定在兼顧目前法務、智慧財產權及電腦程式設計等理性工作原則下,重返感性的簫聲樂界。
2008年2月,開始創作簫協奏曲「嘆」(影音、錄音、總譜),尚未完成時,我當年的學生孟美英,現任桃園縣九歌民族管絃樂團團長及指揮,突然來電邀我創作一首簫協奏曲,因曲中大量使用快速半音階,我來不及練,同年12月,由蘇文宗主奏,孟美英指揮,在桃園縣文化局音樂廳首演。
嘆-簫協奏曲(翁自得作曲/盧亮輝編配)
嘆-簫協奏曲(翁自得作曲/盧亮輝編配/侯廣宇主奏/異樂團協奏)
回無名小子回憶錄-憶國樂往事-目錄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